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通信网络的发展,新型的网络消费方式,在方便大家生活的同时,也为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等犯罪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造成公民个人财产损失巨大。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谨防电信网络诈骗。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下简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是在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的立法规定较为分散、精准打击不足等背景下制定出台的,在2022年9月2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接下来就一起学习这部“反诈宝典”吧!
一、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二条:本法所称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通常不法分子会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如冒充公检法,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等形式进行诈骗。
二、为什么要制定它?
为了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三、它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共七章50条,包括总则、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措施、法律责任及附则内容。《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从反电诈的“小切口”出发,专门强调了“源头治理”“全链条治理”和“综合治理”,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网络黑灰产业,消除诈骗的犯罪机会和实现条件,减少群众被害的可能性,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惩治及相关行业综合治理、问题风险源头治理作出制度性设计。
四、该法的使用范围是什么?
打击治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境外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活动,适用本法。
境外的组织、个人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或者为他人针对境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产品、服务等帮助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处理和追究责任。
五、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牢记“八个凡是”:
1、凡是自称公检法、国家工作人员要求汇款的;
2、凡是要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
3、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4、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保证金、个人所得税的;
5、凡是通知“家属”出事先要汇款的;
6、凡是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汇款的;
7、凡是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
8、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大家要时刻保持警惕,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与亲属、朋友商议或拨打报警电话。